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,起源于湖北黄梅,后在安徽安庆得到进一步发展。它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戏剧内涵,深受广大观众喜爱。代表性的剧目包括《天仙配》、《女驸马》和《牛郎织女》重庆配资网,这些剧目因其生动的情节和精彩的演出,成为了黄梅戏的经典。
今天,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,是黄梅戏的奠基者之一——严凤英。她的努力和天赋,将黄梅戏从一个地方性的小剧种,发展成了全国知名的艺术形式。严凤英被誉为黄梅戏的一代宗师,她的贡献至今无法被忘怀。
严凤英的早期经历
严凤英于1930年4月出生在安徽省安庆市的一个贫困家庭。尽管生活艰苦,她自幼便展现出对戏曲的极大兴趣。由于父母早年离异,她与祖父母一起生活,开始接触并学习当地流传的民歌。抗战爆发后,严凤英的父亲严司明回到了家乡,并发现她在戏曲方面有着极高的天赋。于是,父亲将京剧的基本技巧传授给她,这为她日后深入学习黄梅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展开剩余74%初识黄梅戏
十岁那年,严凤英的族人严云高带回了黄梅戏,并开始在罗家岭教授。起初,严凤英偷偷跟随学戏,原因是家族不赞同她唱戏。严凤英的音乐天赋和执着使她成为了严云高的得意弟子,她开始学习《送香茶》、《春香闹学》等经典剧目。
但由于家族的强烈反对,严凤英不得不离家出走,开始了漂泊的生活。在这一过程中,她多次在不同的地方参与黄梅戏演出。1945年春,严凤英首次登台演出,在桐城的张家祠堂中出演《二龙山》中的小丫头,凭借她出色的表演,赢得了观众的喜爱。然而,这也加剧了她与家族的矛盾,甚至一度面临家人的迫害,险些丧命。
艺术生涯的起步与辉煌
尽管遭遇了重重阻力,严凤英的戏曲之路并未停歇。她继续在各地演出,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与人气。她的歌喉清脆动人,舞姿轻盈优美,深得观众喜爱,尤其在安庆一带,成为了当地的知名演员。
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,严凤英有机会重新回到安庆,并在“群乐剧场”参与演出。随着社会变革的推进,她不仅演出了传统剧目,还参与了土改、反霸、抗美援朝等多种社会性话剧演出。1953年,严凤英调入安徽省黄梅戏剧团,并开始了她的艺术巅峰期。
1955年,严凤英主演了电影版黄梅戏《天仙配》,她在剧中饰演的七仙女一角,使她声名鹊起,将黄梅戏推广至全国。此后,她主演了《女驸马》、《牛郎织女》等经典剧目,成为了黄梅戏的代表人物之一。她的演技和歌唱技巧被认为是黄梅戏的标杆,她也多次为国家领导人如毛泽东、周恩来等人演出,并被田汉赞誉为“黄梅戏里的梅兰芳”。
艰难的政治遭遇与悲剧结局
然而,严凤英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。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,严凤英被指控为“文艺黑线人物”,并被批斗。1968年,她被污蔑为“现行反革命”,并在严酷的政治迫害下身心俱疲。
在这种情况下,严凤英选择了极端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。1968年4月7日,她服下大量安眠药,并留下遗书:“我严凤英是热爱党,热爱毛主席的……”她的死亡引发了广泛的争议,部分人甚至认为她被诬陷,遗体被不人道地解剖,进行所谓的“检查”。
最后的平反
经过多年风波,1978年,中共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,恢复了她的名誉。1981年,她的骨灰安放仪式在安徽举行,严凤英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敬与纪念。
严凤英的艺术成就不仅为黄梅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重庆配资网,她个人的奋斗与坚韧也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传奇。她的故事,至今仍激励着后人不畏艰难,勇敢追求梦想。
发布于:天津市赤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